来源:氢云链
7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主持召开常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并就如何加强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措施进行了深入研讨。会议明确指出,通过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可以显著增强经济的牵引力和带动力,有效释放内需潜力,为经济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为实现这一目标,会议决定统筹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以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的实施。具体而言,这些资金将专项用于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项目,包括但不限于能源电力、老旧电梯等领域的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同时,会议还决定优化项目支持方式,通过降低申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等措施,提高政策实施的效率和覆盖面。
在设备更新方面,会议特别强调了老旧营运船舶、老旧营运货车的报废更新工作,并计划提高农业机械、新能源公交车等设备的更新补贴标准。此外,设备更新贷款的财政贴息比例也将得到相应提高,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更多企业参与设备更新行动。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国务院及国家发改委等部委的政策规划,年内将发布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这些国债将专项用于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中包括氢能产业。这一决策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氢能产业的高度重视,也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事实上,早在3月13日,国务院就正式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电动、氢能等绿色航空装备产业化能力建设,以及逐步扩大绿色甲醇动力等新能源船舶应用范围等目标。这一宏观指导性文件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后续各部委发布的具体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随后,国家交通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以及国家发改委发布的钢铁、炼油、合成氨、水泥、煤电等行业的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均将氢能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和技术路线进行了明确和强调。这些政策的出台,不仅为氢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指导和支持,也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综上所述,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和一系列国家级政策的出台,共同构成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强大政策合力。随着这些政策的深入实施和资金的持续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氢能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展望至2030年,绿氢消费领域将迎来其商用化的重要里程碑。各行业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共同指向显示,届时绿氢在炼油、合成氨等关键行业的消费占比将显著提升,标志着绿氢技术的初步商业化应用将得以实现。鉴于从项目示范到全面商用需经历一定的过渡期和考虑项目建设周期的影响,当前相关行业已迫切需要着手规划并启动直接或间接的电解制氢产能建设,特别是示范项目配套的电解制氢产能,其建设日程已不容迟缓。
在资金支持方面,万亿规模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被明确为氢能产业发展的强大后盾。国家发改委近期发布的一系列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如针对钢铁、合成氨、水泥和炼油行业的指导文件,均强调了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特别指出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渠道,为行业内的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提供有力支持。此外,随着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发改委进一步在《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明确了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支持符合条件的煤电低碳化改造项目中的重要作用,这一信号进一步拓宽了超长期国债的支持领域,涵盖了能源电力、老旧设备更新以及重点行业的节能降碳和安全改造等多个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的实施成效显著,上半年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高达17.3%,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显著,贡献率达到了54.8%。这一积极态势预示着下半年投资活动的持续活跃。根据规划,年内将发布的万亿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中,预计近八成资金将集中在下半年投放,这无疑将为氢能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资金支持。
综上所述,随着绿氢消费商用化步伐的加快和万亿超长期国债的鼎力支持,氢能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氢能产业链上下游将加速发展,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重要力量。